3个月前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程序和方法
早期开始按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。
1.视、听、触信息刺激 从出生后就开始觉醒时用语言、玩具、图卡、音乐等进行视、听刺激。用亲切的目光注视、一直伴有语言的交流及用图卡、实物等提高认知能力也应贯彻在以后。注视红球不好的,每天多次用红光手电引导注视(注意需要眼科处理情况的早期发现) 。听反应差的加强声音刺激(注意需要耳科处理情况的早期发现) 。触觉刺激主要采用抚触、捏脊、婴儿体操等。视、听、触信息刺激不仅是提高智能、建立良好情绪的重要方法,也是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。
2.前庭功能训练 可采悬吊被单内左右侧翻、荡悠,举高高,摇篮/摇床,转椅,充气大球训练等。这个月龄充气大球训练可进行俯卧及仰卧球上的颠、滚。小儿俯卧球上,操持者扶压双大腿,亦可有助手协助扶持双臂。颠弹大球同时和小儿亲切交流,待小儿放松后,上下、左右、顺时针、逆时针滚动大球3~5 min ,再翻成仰卧同法进行。俯卧/ 仰卧球上的颠、转,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水平头正位各方向转动的信息,也促进头部控制及躯干抗重力伸展。
3.身体翻转及头部控制 扶持双腿/ 双臂由仰卧翻到侧卧,用语言、玩具引导小儿翻成俯卧,左右交替;翻成俯卧后引导肘支撑及头部控制。头部控制训练还可采拉坐及抱立位等。
4.手握物 扶持小儿双手中线相碰,将小物放在手中促手握、放。
4~6月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程序和方法
1.用语言、玩具引导翻身 用语言、玩具引不出翻身的加穴位刺激促进翻身。扶成侧卧后如头后仰压推双风池穴,否则按压上侧肩井或环跳穴。
2.训练控制头部运动及独坐 拉双臂由仰卧至坐位,训练控头及独坐;扶持坐或独坐弓背较显时可按压双腰眼穴。
3.训练伸手抓物 用小玩具在小儿手前及眼前引导其伸手抓。
4.抱位髋关节屈伸训练 5个月时可抱住小儿骨盆直立位面朝前,用玩具、语言引导弯腰及抬起动作。
5.感统训练中球上运动 在先前动作基础上增加: ①侧卧上下滚侧卧球上,扶大腿及肩部上下滚,左右交替。侧卧球上的滚动,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水平头侧位滚动的信息,也促进躯干的侧弯功能; ②6个月加俯卧前后滚时用玩具、语言引导双手交替向前够物,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头下位的信息,也促进保护性降落伞反射形成; ③6个月加扶坐颠弹并向前倾倒,引导坐位倾倒时的双手向前的保护性支撑; ④6个月加扶持小儿双腋部呈直立位,在球面蹦蹦跳,训练下肢持重及膝、髋关节屈伸运动,为走、跳打下基础。
良好习惯和情绪的培养
7~9月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程序和方法
1.训练俯爬及膝手爬 用语言、玩具引导俯爬。推足/ 推拉/ 俯爬模式促进俯爬。会俯爬后可用爬过妈妈大腿等方法向膝手爬过渡。
2.穴位刺激促进俯爬 俯卧肘支撑位,一前臂稍向前手背向上,固定该手同时按压该侧肩井穴,引发上肢用力;同时或稍后屈对侧下肢,扶足拇趾蹬地,同时按压该侧涌泉穴。左右交替,刺激俯爬。爬行不仅是更协调的移动,而且是以后立位移动和其他协调动作的基础,也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绪改善。美国哈佛地区调查,较晚会走的多没有经过爬。临床总结出,会爬后爬行量不宜过多,一方面由于此阶段也是开始立位训练的月龄,时间有限;另方面膝手爬过多可致手腕关节变形。一般每日爬行量50-100米较为适宜。1岁后不会爬、走的孩子主要应进行立位训练。 |